以創新思維推進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發展”是今年全國兩會的最熱門詞匯之一。實現高質量發展,是解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必然選擇。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我國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創新能力不夠強,實體經濟水平有待提高;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脫貧攻堅任務艱巨,等等。
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們要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說,我國經濟結構出現重大變化,居民消費加快升級,創新進入活躍期,如果思維方式還停留在過去的老套路上,不僅難有出路,還會坐失良機。
我們應該看到,在實踐中,一些地方由于思維上的慣性和認識不到位,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確實存在沿用舊觀念、采用老辦法的現象。比如,有些地方表面看好像淡化了GDP考核,但在實際工作中依然好大喜功、大干快上,依然片面把經濟增速作為地方經濟發展的生命線,招商引資依然抱著“揀到筐里都是菜”的思維。
這些思維慣性和工作上的老套路,反映了有些干部的發展觀還未轉變,政績觀念還不端正。這不僅難以從根本上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反而會貽誤“戰機”,阻礙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進程。
從這個意義上說,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首先解決認識問題、思想問題、觀念問題。思想的阻力是最大的阻力,觀念的障礙是最大的障礙。一項政策設計得再好,如果執行政策的人想不明白、想不清楚,那政策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要解決思想認識問題,關鍵要增強“四個意識”,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九大精神上來,統一到黨中央對經濟工作的部署上來;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同時,要堅持新發展理念的指引,敢于直面矛盾和問題,善于化解矛盾和問題。出實招、不搞形式主義,鼓實勁、不鼓虛勁,扎扎實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