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下一步將把“降成本”持續推向縱深
中國國家發改委9日透露,在現有“降成本”措施推動企業效益持續改善的情況下,未來將把降成本工作持續推向縱深。綜合施策降低融資、用電、人力、物流等生產要素成本。
首先是落實好各項減稅降費措施,著力建立長效機制。要實現政府定價管理的經營服務性收費一張清單,清單外一律實行市場調節價格,并實施清單動態調整機制,廣泛接受企業和社會監督。繼續加大對壟斷行業、壟斷環節違法違規收費的監管力度。
其次是降低生產要素成本。國家發改委透露,將加快債券產品創新,充分發揮普惠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作用;推動各地制修訂和完善電力市場交易細則,開展跨省跨區專項輸電工程和區域電網的成本監審及輸電價格核定工作;積極推進各項社會保險改革舉措,著力提高統籌層次,增強基金支撐能力;完善港口服務價格形成機制,開展高速公路分時段差異化收費試點工作。
第三是推動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工作取得更大進展。國家發改委表示,將加快推進“多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推動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實施,強化競爭執法和競爭倡導。
近年來,中國官方已陸續出臺多項政策為企業降成本。國家發改委表示,隨著這些政策措施落地,企業效益持續改善,活力明顯提高,增強了中國經濟潛在增長能力。
一是企業生產經營情況明顯向好。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22%,是6年來同期最高增速。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和費用分別為85.69元(人民幣,下同)和7.29元,同比分別減少0.02元和0.35元。
國家發改委強調,企業成本費用在能源原材料價格明顯上漲的情況下仍同比下降,說明降成本工作取得了實效。
二是企業活力有效激發。隨著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國內營商環境繼續改善,社會投資創業熱情持續上升。上半年全國新登記企業291萬戶,同比增長11.1%。
據統計局抽樣調查,二季度小微工業企業的景氣指數達到96.5%,比一季度提高3.4個百分點,達到兩年來最高值。
三是企業競爭力持續提升。成本下降提升了企業競爭力,推動出口持續向好,上半年全國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5%,是近年來少有的高增速。
國家發改委引述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近期公布的2017年世界競爭力報告稱,中國競爭力排名從上年的第25位躍升至第18位,首次進入前2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