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主創新向自強創新升級不可能自發形成。由于自強創新具有很強的探索性、不確定性和對抗性,中國這場升級注定將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也注定將成為人類歷史上一次最為廣泛的深刻變革,需要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解放思想,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下更大氣力推進改革創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視發展科學技術,加強頂層設計、著眼長遠,突出重點、抓住關鍵。
一是把自強創新上升為國家主導戰略。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認真做好自強創新戰略謀劃,下定決心、保持恒心、找準重心,凝聚全社會創新力量,升華創新境界。以自強創新戰略統領人才強國戰略、科技興軍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等一系列國家戰略,推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升級版,建設創新型強國。
二是加快建設自強創新驅動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制造業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轉變,加速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建設世界主要科學中心,探索與自強創新相適應的有效科研模式,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以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為依托,打通基礎研究和高精尖技術創新銜接的綠色通道,集合精銳力量,實現智能操作系統、高端芯片、航空發動機、高精密設備等領域應用技術群體突破,建設一大批一流新型科研機構。構建“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迭代產業的技術協同創新體系,打造跨產業、跨區域創新聯盟。積極引導各類企業加大創新研發投入,大力發展創新功能綜合集成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園區(中心),促進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資金鏈、人才鏈、政策鏈精準對接。培養一大批獻身自強創新的企業家及創新型企業。推動長三角地區、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開展自強創新綜合試驗(試點),建設全球主要創新中心。
三是加快構建自強創新生態體系。
積極推動以自強創新為導向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面向自強創新的成熟發達市場體系,使市場在創新資源配置中起到決定性作用,推動創新資源向優質企業和產品集中,推動高端創新要素更充分自由的流動、聚集和共享。積極培育公平的市場環境和創新環境,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加強知識產權審判領域改革創新,完善知識產權服務體系。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科技創新成果的科學價值、技術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的綜合評價體系,加快建立以創新型企業為主體、市場化為導向、新型研發機構為支撐的產學研深度融合的高精尖技術創新體系。圍繞自強創新,構建新型宏觀調控體系,建立自強創新鏈全周期政策體系,搭建一體化創新公共服務共享平臺。
四是推動全面開放與自強創新良性互動。
堅持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自強創新,以自強創新不斷深入推動開放,主動布局和積極利用國際創新資源,形成自強創新跨國界大聯合、大協作。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加強同國際經貿規則和科技創新規則對接,推動貿易、投資和創新自由化便利化,大力引進海外一流的高科技企業、研發機構、大學和人才,發展高層次開放型創新經濟。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舉辦各類高精尖產品和技術的國際進口博覽會,推動發達國家放寬對華高技術產品出口管制。以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為依托,開展高端制造業和服務業國際合作。創新對外投資方式,推動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加快培育科技創新國際競爭新優勢。
五是堅定自強創新自信。
積極倡導自強創新文化,建設一批世界一流智庫,深入開展自強創新理論和應用研究,積極探索、認真總結和廣泛宣傳中國特色自強創新道路。圍繞自強創新,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自強創新的中國故事,展示中國人民自強不息、勇于創新的良好形象。
新未來公司現有新未來電氣有限公司(電力系統元件生產機構)新未來創意設計公司.新未來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模具設計及注塑)組成。 公司擁有先進的檢測設備、電磁兼容測試設備、無功補償設備、智能電容設備、SMT自動化貼片流水線及高效的硬件開發平臺.公司以“創新成就未來 筑造百年企業”為理念。展望未來,我們堅信,在國家全民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在我們新未來人的共同努力下,公司的未來會越來越好,讓世界愛上新未來智造。